五脏六腑最怕什么?你一定要知道!| 中医基础
中医基础知识分享:
一、心为“君主”,怕累!
心主血脉,是一个阳气非常旺盛的脏器,相当于一国之君。心气旺盛,则面色血润。反之则会出现心胸面痛、心气衰弱等症状。所以,一些“伤心”的坏习惯需要特别重视。
接收海量信息。现代人每天要接收到许多信息,这很容易使人乱了心神。如果“心君主”变得心浮气躁,就会影响其他“部门”的协调。
情绪压抑、劳累。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。看不开,放不下,都会导致体内器官调节作用失衡。
养心小技巧:中午静卧或静坐30分钟,切忌午饭后马上睡觉,平时做一些有氧运动,多接触阳光,对心有好处。
二、肝为“将军”,怕堵!
“肝木生发,犹如树木。”
中医理论讲,肝脏为将军之官,其特性就是主疏泄,喜条达,恶抑郁。只有当肝不受约束时,身体才能达到一种轻松、疏泄的状态,犹如一棵枝叶舒展的树。但以下几个坏习惯往往会给肝“添堵”。
过量喝酒。少量饮酒能够活血,但如果过度,很容易乱肝性。心情郁闷。压抑、生气、小心眼等情况都会令肝脏不能舒展。肝气郁结会引出一系列的疾病,比如胃疼、头疼、高血压等。
用眼过度。肝脏贮藏着丰富的血液,其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睛的明亮。长期看电视、对着电脑,很容易用眼过度,从而导致肝血不足。
养肝小技巧:保持心情愉悦,千万不能做情绪的奴隶;生气不要超过3分钟,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。
三、脾怕冷!
“脾胃是健康的根。”
中医上讲的脾,实际包括脾脏和胰脏两个脏器,并经常将脾胃当作一个整体。食物要靠脾的运化才能化为精微,从而化生为精、气等滋养五脏六腑。伤脾的坏习惯主要和饮食有关。
吃得太生、太冷、太撑。生冷的食物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,容易伤及脾胃。而饥一顿,饱一顿也对它伤害很大。
思虑过多。中医认为“思伤脾”,如果思虑过多,就会损伤脾气,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。
很多西药也会刺激肠胃,比如硫酸亚铁、胍乙啶、阿司匹林等。一些苦寒类的中药,如板蓝根等,虚寒体质、经常拉肚子的人也不宜久服。
养脾小技巧:中医认为甘入脾,吃甘甜食物可补养气血、调和脾胃,应适当吃点甘味的食物,比如山药、红薯等。早上7—9时,喝点小米粥,对于脾胃虚弱的人也有好处。
四、肺怕空气差!
肺像一把大伞,罩在五脏六腑上面,肺气调和则气机通畅,五脏才能正常活动。肺气的衰旺,还事关寿命的长短。
长期吸烟。烟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,中医和西医都认为吸烟对肺的伤害极大。
在空气不好的地方停留太久。肺对环境的要求很高,清新的空气是它的最爱。在尾气密集、烟味弥漫的环境内待太久,肺就会提出抗议。
然后是过度悲伤,早在《内经》中就有“悲伤肺”的记载,是指人过分的忧伤、悲哀就会严重损伤人体肺脏的功能。
养肺小技巧:早上起床后可以找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做做深呼吸。饮食上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,在秋天,可以多吃一些滋阴的银耳和清热的秋梨。中医更有“常笑宣肺”一说,笑让人心气平和,对肺好处多多。
五、肾怕咸和渴!
肾主水、藏精,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,肾精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。所以,护肾一定要摒弃以下坏习惯。
吃得咸,中医讲咸味入肾,元气虚的时候,口味就会变重;不喝水,对肾的伤害也很大。
夜生活过于丰富。熬夜、通宵唱歌等活动实际上很伤肾。引起肾阴被伤,导致虚火上炎。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,事后会出现精神不振等现象。
养肾小技巧:先咬紧牙齿再放松,每天反复做百次,可以防止肾气外泄。用热水泡脚,艾灸脚心,有强肾滋阴之功效,另多吃些坚果,泡茶时放一些枸杞,都有助于养肾。
责声明:图文来源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本文仅为普及中医知识,若涉及药及治疗方法等仅供学习参考,如需用药,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!
相关文章:
- [中医入门]到底什么叫做“经方”,读完此文就彻底明白了
- [中医入门]抑郁症根本原因是人体能量不足
- [中医入门]真正的中医,可能颠覆你的认知!
- [中医入门]中医基础入门,十二经络动图一目了然,经络入门 必备
- [中医入门]要想保持身体健康,首先要学会调养五脏 | 中医基础
- [中医入门]五脏六腑最怕什么?你一定要知道!| 中医基础
- [中医入门]“忌口”是门学问,掌握好了才能远离疾病 | 中医基础
- [中医入门]中医为什么常提倡禁一切寒凉之物? | 中医基础
- [中医入门]孕妇的中医保健药方
- [中医入门]糖尿病的八字特征与中医防治
相关推荐:
- [中医入门]中医基础入门,十二经络动图一目了然,经络入门 必备
- [中医入门]要想保持身体健康,首先要学会调养五脏 | 中医基础
- [中医入门]五脏六腑最怕什么?你一定要知道!| 中医基础
- [中医入门]“忌口”是门学问,掌握好了才能远离疾病 | 中医基础
- [中医入门]孕妇的中医保健药方
- [中医入门]糖尿病的八字特征与中医防治
- [中医入门]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与西医的抑郁症
- [中医入门]倪海厦-用经方治愈无数白血病患者(附小儿白血病辨证治疗方)
- [中医入门]医易结合—读中医上六种体质的划分有感
- [中医入门]藏象和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